炎热的夏季,外卖平台战火灼热道正网,纷纷推出“0元购”“1分钱抢购”等促销活动。有饮品商家坦言“忙到手抽筋,钱没赚几块”。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今年初道正网,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的行业变局备受关注。为什么外卖又“打起来”了?平台之间抢夺的已不仅是一顿饭的生意,争的是从外卖到即时零售的流量转化,抢的是用户即时消费的使用习惯,为的是占领本地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高地。
应当看到,无论是外卖还是即时配送,背后都有庞大、真实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更优惠的价格、更快捷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体验有期待,平台竞相提供相关服务,本是好事,但无序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无序竞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外卖平台连接着广大线下商户、消费者和骑手群体,外卖行业发展事关促消费、稳就业、惠民生。外卖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可能扭曲市场消费结构、冲击商家正常经营。一些中小商家苦不堪言,“客单价太低,算上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有消费者细算经济账,虽然看似赚了优惠,但搭进去更多时间和精力,影响消费体验。订单量暴增,骑手也忙乎“冒烟”了,疲惫、催单可能带来更多安全隐患。凡事有度,外卖是一个高频刚需的行业,如果无序竞争,多方利益受损,平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也不利于自身发展。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无底线拼价格都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破坏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稳定,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恶性降价,虽然让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但利润大跌,一些项目资金链断裂,让车主陷入维保难。共享单车兴起之初,多家平台参与价格战,有些企业的押金退款至今没有妥善解决,不仅企业、消费者受损,还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凡此种种,前车之鉴,发人深省。
练好“内功”、理性竞争才能创造更大价值。非理性竞争会导致多输结局,理性竞争则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让消费者得实惠,也保证企业获得足够利润继续创新。相关部门及时规范竞争秩序,并不是叫停竞争,而是引导平台企业摒弃打价格战,转而苦练“内功”,打开思路,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从“资本消耗”转向“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差异化发展、挖掘增量场景,回归规范运营、良性竞争的正途,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大价值。
切实规范竞争行为有助于共赢发展。几年前,社区团购赛道也曾出现多家平台企业“跑马圈地”的情况。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指出社区团购存在低价倾销,应严格遵守“九个不得”,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今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10月15日施行,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平台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自觉抵制“价格比拼”“补贴换流量”“赔本赚吆喝”等短视行为,开展理性竞争,防止风险外溢。
中国有14亿多消费者道正网,市场之大足够容纳多家平台公平竞争。平台应选择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答案不言自明。外卖平台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放共享做大蛋糕,与消费者、商家、骑手等共筑良好生态,共创美好生活。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