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2万亿元,同比增长2.7%,共有171个“千亿城区”,同比增加15个。截至2024年盈珑操盘,拥有299764家高新技术企业、84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5年8月消息: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设置了“双门槛”,即GDP>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等5个方面、23个指标对全国城区进行综合评价。
2025年百强区用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6.7%的地区生产总值、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7%新增就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分别有58个(+1)、22个(-2)、19个(+1)、1个。“南强北弱”的格局仍较为明显,南方百强区个数保持在84个。
分省份来看,广东共有17区入围,其中,前10名占据8席,并且包揽前七。紧随其后的是江苏16个,浙江、四川各有13个,湖北10个,山东6个,湖南5个,安徽、福建各有4个,陕西、河北、河南各有2个,广西、山西、云南、辽宁、内蒙古、甘肃各占1席。
分城市来看,成都共有9区上榜,高居第一;其次是武汉8个,广州7个,深圳、杭州各有6个,南京5个,长沙4个,佛山、合肥、南通、宁波、苏州各有3个。
西部“第一区”依旧是成都市武侯区盈珑操盘,排在榜单第15位。去年GDP达到4188.30亿元(含高新区),同比增长7.4%。当地围绕“3+2”现代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健康产业、金融电子商务)和两大特色产业(现代音乐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形成 “三区一带”的发展新格局。
为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发展机遇,近年来武侯区锚定“数据+算法+算力+安全”的融合发展方向,推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深开鸿鸿蒙生态平台等龙头项目相继布局。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68.2亿元,在五城区中排名第一,占GDP比重达10.6%。
长沙市雨花区排在第13位、中部地区第一,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3.97亿元,同比增长3.5%,稳居湖南省区县首位。全区经营主体超过30万户、稳居全省第一。
“产业立区”是雨花区秉持的发展理念,聚焦“一主一特”产业链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作为链主型企业的比亚迪,自从2009年落户以来,不断加码投资,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车研究院、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均在此设有分院或分支机构。
作为长沙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核心承载区,雨花区拥有59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已培育长步道、唐智科技、菲尔斯特、楠车电气、钛合电子等标杆企业。今年4月26日,湖南省首个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园区——湖南(雨花)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正式落地。
深圳市福田区上升1个名次,跃居次席,并摘下经济密度最高城区的桂冠,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金融巨头坐落于此。去年地区生产总值5948.82亿元,同比增长5.1%。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953.15亿元,同比增长7.9%;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均保持正增长。
深圳市南山区连续9年蝉联榜首,去年地区生产总值9500.97亿元,同比增长4.1%。要知道,全国仅有27座城市GDP超过万亿大关,单单一个城区,只比全国排名第30的大连市低了19亿元。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8%至4980.06亿元,今年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万亿城区。分产业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53亿元、1057.66亿元、392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3%、4.7%。
南山区是全国知名的科技强区、创新高地,汇聚了腾讯、中兴通讯、商汤科技、优必选、奥比中光等企业,拥有50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正在发挥知识创造策源地的作用,助力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